close

你也曾擁有過童年:從「腦筋急轉彎」談起      林慧麗

  2015盛夏的臉書上,許多好友都分享了相同的一部電影──腦筋急轉彎。很多都是我們系上的同學,都學過心理學,特別是有很多同學都修過我教的「發展心理學」。其中有幾位特別提到這部電影呼應了他們在發展心理學這門課所學的理論。身為系上這些年來開設這門課的授課老師,除了深感欣慰之外,也想分享一些心得。

  心理學的每一個分支都有獨特的剖析個體的角度。例如最微觀的生理心理學是由分子細胞的層次切入;又如社會心理學是以較宏觀的方式俯瞰個體和其他個體以及和大環境之間的關係。發展心理學的則是把時間做為一個變項,加在每一個分科上。發展心理學家企圖從每一個心理學的分科中,追溯每一個人曾經擁有過的童年。

  電影中的主角正處於人生中特別的時刻。他隨父母搬家,被迫離開熟悉的環境以及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必須學著在空蕩蕩的新家生活,到完全陌生的學校上課。這些生活適應的挑戰又恰巧發生在他即將進入青春期的關頭。電影中提到核心記憶、五種主要的情緒角色、腦中重要的堡壘等等隱喻,雖然並不是百分之一百符合眾多心理學目前對於記憶、情緒的理論模式,但對於這些隱喻所要表現的精神,其實掌握地非常到位。它讓我們很快地同理了童年經驗對於人一生的深刻影響,一再強調自我最核心的重要組成都是來自於與重要他人一起度過的時光所形成的記憶。它也讓我們領悟到與每一種情緒相處共存的必要性,以及隨著年齡漸長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得不的抉擇與轉變,例如讓原本只有單純快樂的回憶,染上淡淡的憂傷。

  發展心理學對於「成長」這件事情的理解,對於我們真正的了解一個人,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每個人都曾經擁有過的童年,無論是憂是喜,是苦是樂,是暫時丟棄或是必須重新詮釋,都是做為一個人極為重要的成分。就因為如此,我們更需要正視自己的過往,因為它對於我們的影響是很難根除的。我們更發現,童年期的脆弱,讓成年人更有義務要去保護他們;未成年階段的高可塑性,讓成年人更需要小心翼翼的呵護,並在該介入時介入,搶時間逆轉頹勢。

  所以你如果曾經想過以下這些問題,也許你也會對發展心理學產生興趣:長大的歷程中,到底那些原來的「自我」到哪裡去了呢?是被一層一層往上架的新自我給壓在最底下嗎?要如何創造出好的核心記憶呢?好的核心記憶的功能與特質是甚麼呢?因為長大而憂鬱的心,與小時候單純喜樂的心,要如何才能互相欣賞與合作呢?這些問題的答案往往並不單純,回答起來也無法以三言兩語帶過。透過發展心理學,你可以多出一些了解人類本質的思維訓練與眺望的視角。就因為這些問題夠複雜,才需要一整個心理學社群長年不斷的投入啊!

  很多同學分享電影中最讓他們傷心一幕,是象徵童年純粹夢想的玩具小象落入沒有回頭路的深淵。如果那是你的初衷,其實你並不會真的尋不回。別忘了,小象的隱喻最深刻動人之處,在於電影中小象事件的目標是產生向上的能量。也許你也能在學習發展心理學並探索自我與世界的路上,和我一樣,在過程中看到似曾相識的身影。

yfuygiuh.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輔大臨心 的頭像
    輔大臨心

    cpsy0527

    輔大臨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